【侨报短评】近日,“二胡之争”成为中国国内舆论界的一个热点。
自2010年中国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有关中国即将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的各种展望便成了全球各大媒体热衷报道的话题。甚至有段时间,预测中国何时会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成为全球各大研究机构十分乐于研究的课题。
然而,笔者以为讨论中国何时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并没有太大意义。
首先,“中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或许仅是一个数字概念。即使中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也不可能短时间内在综合国力上赶超美国。
近年来,中国在创新经济、尖端科技领域发展迅速,甚至在不少领域已具有引领世界的能力。同时,在如此大经济体量的情况下保持相当的增速,着实难能可贵。按现有经济数据推算,中国在经济总量上超过美国似乎指日可待。
然而,中国与美国的差距是实质性的,这并不是简单的经济总量超越就可以弥补的。如,基础性的国民收入差距,代表综合国力“金字塔尖”的国际金融方面能力的差距等,这些则需要更深层次的经济结构和国际格局调整,才可能改变。
因此,中国即使成为“第一大经济体”,并不改变当前美中之间的结构性矛盾,也并不意味着新的开端。舆论界如今热炒的“中国崛起”与“美国衰落”不过是文字游戏,实际意义不大,反倒是徒增两国战略互信的障碍。
其次,超越美国并不是中国发展的目的,而美国也将在中国的发展中获得自己的利益。
中国发展的目的,从来都不是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并将“共享”作为中国社会发展的目标和归宿。这里的“共享”,除了注重民生福祉,让所有社会成员共享发展成果外,另一层含义则是中国愿意与世界共享其发展成果,这自然也包括美国。
某种程度上讲,美中两国在经济上是“共生关系”。美国与中国分别为全球最大消费国与世界最大储蓄国,此外,两国在产业结构上也具有明显的互补性。哈佛大学商学院教授尼尔·弗格森还因此提出了Chinamerica的概念。
因此,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意味着,加强与中国的经贸合作将给美国带来更多的好处。
最后,创建新型大国关系,才是两国最好出路。
两国之间的共生、竞争,意味着美中之间只有创建一种不同于以往的对抗思维的关系才能稳定。
华盛顿比特森国际经济研究所所长伯格斯特认为,美国应寻求同中国发展一种真正的伙伴关系,以实现对全球经济体系的共同领导,而不是纠缠于双边关系中的众多问题并相互抱怨。
美中两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了50%,两国关系如定海神针,其稳定与健康的发展对世界经济的复苏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创建新型大国关系,美中之间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打破历史上第一和第二之间最终走向冲突的宿命,这终将是历史上的智慧而光辉的一笔。